花蓮景點│走一趟90分鐘路上觀察學
到花蓮,在飯店附近村落有許多充滿歷史和文化的地方,很多值得探索的景點,這次由北到南與旅人們一起深度探索,來一趟『90分鐘路上觀察學』吧!
太魯閣牌樓
建於1960年,象徵台灣的第一條東西橫貫公路,是為紀念當時興建中的中橫公路而建立的。更是現今一個著名的景點,吸引了很多國外的遊客前來參觀。
牌樓位於太魯閣峽入口處,標高60公尺,其里程位置是臺8線187.5公里處。從這裡可以看到美麗的太魯閣峽風景。牌樓的建築風格是傳統的中國風格,非常具有特色。太魯閣牌樓的主體採三間四柱三樓式,屋簷形式為單檐廡殿頂。牌樓柱體採朱紅色,在主樓的兩根大楣上則彩繪「雙龍搶珠」之圖案,而兩根大楣之間則立有六塊匾額,匾額呈黑底金字,自右向左依序排列:「東」、「西」、「橫」、「貫」、「公」、「路」。來到這裡遊客可以了解中橫公路的建設歷史以及當時的歷史背景,深入體驗台灣的歷史文化,是一個不可錯的旅遊景點。
太魯閣(新城)車站
本站為客貨運共用車站於西元1974年至1979年「北迴鐵路工程」興建,而為提升花東線鐵路使用效能,2012年配合「花東新車站運動」改建工程改建車站站體,車站於2016年完工揭幕。
在入口建築以「門」戶意象為現代感設計理念,呼應中央山脈起伏的山巒的景觀造型與立霧溪鬼斧神工開鑿切割的太魯閣峽谷意象,塑造傳達為進入花東縱谷平原及太魯閣國家公園之入口。而站內設置兩座公共藝術作品,使旅人來到花東之際,即透過光影之美,一探太魯閣,豐富視覺饗宴,使車站化身為美術館。
《太魯閣之美》呼應在地國際觀光景點—太魯閣國家公園,由高第藝術-陳彥君老師以窯燒玻璃方式重新呈現國寶級畫家馬白水教授作品《太魯閣之美》,並設置於新城車站東側帷幕牆內。
以24張7尺宣紙拼湊而成,總長1,680公分,描寫太魯閣峽谷自東而西的壯麗景色,並以徒步遊覽的心情,從清晨、早上、上午、晌午、中午、下午、傍晚、夜晚等8個時段,大約以3幅作為一個時段的概念作時間的轉移。經羅伊真照明設計師規劃,結合調光系統、透過燈光強弱層次,重新演繹太魯閣的日景夜景全天之美,使藝術展現生命力。
原住民編織藝術《織路》由太魯閣族編織藝術家—林介文小姐所製作,透過大量的民眾參與活動所組成,編織技藝「織路」,以充滿原住民文化編織圖紋,引領旅客進入充滿圖文想像的世界。
新城天主堂
這座隱身於新城老街小路旁的「新城天主堂」,船型般的造型和大片綠葉與藤蔓纏繞的外牆,被不少人稱之為「台版諾亞方舟」,也是網美們來訪花蓮時的旅遊熱點。
日據時期,日軍一連串討伐太魯閣地區原住民,引起彼此緊張對立,1896年12月發生「新城事件」,埋下1914年的「太魯閣戰役」的導火線,可說是東臺灣第一次臺灣人民抗日行動的重要事蹟。
事件發生後,為了紀念殉難的軍警人員,日本政府於西南側(今聖母園)以鋼筋混泥土材質建造神社。而戰後,日本人返回日本,神社部分建築遭到破壞,民國45年來此傳教的瑞士籍神父傅光業在原神社西側建立幼稚園;民國53年再由瑞士籍神父沙智勇在花蓮教區購地並興建一座以聖經「諾亞方舟」為主的禮拜堂,並於2年後落成。現今仍保持昔日神社神域空間,以及日本與西洋結合下懷舊的神社遺址與莊嚴的天主堂。
透過90分鐘路上觀察學,不僅僅是可以欣賞美麗的自然風光,還能了解花蓮的歷史文明,是一個寓教於樂的旅遊好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