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keshore Hotel TarokoLoading...

體驗活動 - 峽谷原生,山海共生

煙波大飯店 花蓮太魯閣

峽谷原生,山海共生

從 煙波花蓮太魯閣 出發,走進自然脈動的生態旅程

太魯閣峽谷 — 垂直地景的奇蹟

臺灣地形最劇烈的變化,就在太魯閣。這裡是大自然用百萬年時光雕刻出的峽谷畫布——從太平洋沿岸到合歡山主峰,海拔落差超過3,000公尺,短短幾十公里內,氣候帶與生態系統如萬花筒般變換,構成全球罕見的垂直型生物多樣性分布。

峽谷的形成,來自於立霧溪在造山運動後長年切割大理岩層,岩壁峭立、水聲轟鳴,地殼擠壓下隆起的石灰岩與變質岩,在日夜交替中裸露出壯麗的年輪與岩紋,是地質學者眼中的「活教室」。

在這片峽谷之上,孕育著臺灣高比例的動植物物種——山椒魚、藍腹鷴、台灣杉、紅檜等特有種在此棲息;而從熱帶闊葉林、溫帶針闊混生林,到高山寒原植被層層交疊,每一次登高,也是一場橫跨氣候帶的自然課。

太魯閣不僅是臺灣國家公園的代表,更是全球生物多樣性研究的重要樣區。從野生動物的呼吸,到地層隆起的脈動,每一秒鐘都在述說自然最原始的語言。

清水斷崖 — 感受山與海的極致交界

沿著花蓮東岸一路北行,清水斷崖以近乎垂直的大理岩峭壁俯瞰太平洋,山壁從海平面拔地而起,高度超過800公尺,構築出台灣最壯觀的臨海斷崖地貌。總長約21公里,自崇德延伸至和仁,是中央山脈最接近海洋的地段,也是台灣八景之一。

這片斷崖的地質由變質岩構成,包括大理岩、片麻岩與綠片岩。受到板塊擠壓與造山運動抬升,加上海浪日夜侵蝕,清水斷崖成為山海力量交織而成的天然立面。從海上望去,岩壁垂直入海;而站上觀景平台,可見岩層間交錯的紋理與懸崖上的野生植物,是地質學與自然觀察的絕佳場域。

特殊的斷崖微氣候,孕育出多樣濱海植被與鳥類棲地。春夏間,雲霧常繞崖頂,冬日則可見遠方太平洋海色深邃,藍得層次分明,展現截然不同的自然情緒。

石梯坪 — 海岸階梯上的自然雕塑場

石梯坪位於花蓮豐濱鄉港口村北側約2公里,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海蝕平台之一,也被喻為一座天然的「戶外地質教室」。整片海岸由隆起的安山岩與海蝕地形構成,海蝕平台、海蝕崖、海蝕溝與壺穴等地貌分布密集,彷彿一層層雕刻出水與岩對話的自然階梯。

。當潮水退去,潮池中便呈現一個活生生的潮間帶微型生態系——寄居蟹、海星、海膽、藤壺、牡蠣與各式海藻交織出色彩繽紛的潮間樂園,宛如海邊生態課堂。石梯坪不只提供觀察平台,附近的壺穴更堪稱全台最多、最密集之一,是地質愛好者絕不能錯過的景點。

站在壯闊平台邊緣,眼前是蜿蜒石階與湛藍太平洋的永恆對望;轉身望向岸邊,還能見到具代表性的單面山地景,這種地形以一側緩坡、一側陡崖展現出海蝕與板塊運動的歷史遺跡。

花東縱谷平原 — 山脈間的綠色脈動

花東縱谷是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之間狹長的斷層沖積平原,亦是台灣唯一的縱向斷層谷地。綿延約180公里,從花蓮壽豐一路向南,串連瑞穗、玉里、池上與關山,構成一條靜謐而深刻的自然軸線。這裡沒有懸崖萬丈的劇烈起伏,卻展現出土地最溫柔而持久的樣貌。

縱谷地形源於板塊張裂與斷層錯動,形成兩山之間的沈降帶。地勢平緩、水源充沛,孕育出廣闊的農田與濕地生態。從春耕到秋收,稻浪翻飛、牛群悠行,與蜿蜒的秀姑巒溪共同構築出自然與耕作共生的生活景致。每年春夏之交,更有成群候鳥在此濕地棲息,為這片大地增添季節律動。

更值得一提的是,縱谷內分布多條活動斷層與豐富地熱資源,孕育出瑞穗、安通、霧鹿等溫泉聚落,成為與自然共生的養生體驗基地。原住民阿美族、布農族、太魯閣族與卑南族等部落世代居住於此,與這片土地共同生活、傳承文化,共同編織出縱谷最深刻的人地對話。

地底的能量脈動 — 花蓮地熱與溫泉的自然饋贈

若說峽谷展現山的輪廓,海岸述說時間的雕塑,那麼來自地底的溫泉與地熱,就是大地最溫柔且深層的回應。

花蓮擁有多處地熱與溫泉資源,廣布於縱谷與山脈交會之間。瑞穗溫泉位於虎頭山南麓,泉水屬弱鹼性碳酸泉,清澈無臭,為台灣少數同時擁有溫泉與泥溫泉的地點;鄰近的安通溫泉則帶有淡淡硫磺氣味,泉質滑潤,保留日治時期所建木造浴場與招待所風貌,是在地文化與療癒體驗的交會點。

紅葉溫泉位於萬榮深山間,被譽為秘境野溪溫泉,泉源自山壁裂隙湧出,原始純粹,宛如自然遞出的掌心。而富源冷泉地區,則觀察到罕見的「冷熱共構」地熱現象,為地質研究與生態體驗提供珍貴素材。

這些地熱場域,蘊藏著來自地層深處的能量,也記錄著人們與大地共處的智慧。

住房優惠

線上訂房

 

住宿券訂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