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地形最劇烈的變化,就在太魯閣。這裡是大自然用百萬年時光雕刻出的峽谷畫布——從太平洋沿岸到合歡山主峰,海拔落差超過3,000公尺,短短幾十公里內,氣候帶與生態系統如萬花筒般變換,構成全球罕見的垂直型生物多樣性分布。
峽谷的形成,來自於立霧溪在造山運動後長年切割大理岩層,岩壁峭立、水聲轟鳴,地殼擠壓下隆起的石灰岩與變質岩,在日夜交替中裸露出壯麗的年輪與岩紋,是地質學者眼中的「活教室」。
在這片峽谷之上,孕育著臺灣高比例的動植物物種——山椒魚、藍腹鷴、台灣杉、紅檜等特有種在此棲息;而從熱帶闊葉林、溫帶針闊混生林,到高山寒原植被層層交疊,每一次登高,也是一場橫跨氣候帶的自然課。
太魯閣不僅是臺灣國家公園的代表,更是全球生物多樣性研究的重要樣區。從野生動物的呼吸,到地層隆起的脈動,每一秒鐘都在述說自然最原始的語言。